打印本文 打印本文 关闭窗口 关闭窗口
应用超声生物显微镜探讨先天性青光眼的发病机制
作者:化金凤  文章来源:张家口市第四医院眼A/B超室  点击数610  更新时间:2011/9/13 11:58:00  文章录入:毛进  责任编辑:毛进
目的 利用超声生物显微镜观察先天性青光眼的结构变化,探讨其发病机制。
方法 非随机回顾性系列病例研究,对 2007年7月至2010年7月16例患者,利用超声生物显微镜检查前房深度(ACD)、房角开放距离500(AOD500)、虹膜晶状体接触距离(ILCD)、小梁虹膜夹角(θ),并配有相同数量的健眼进行超声生物纤维镜的生物测量进行配对t检验。
结果 先天性青光眼前房深度、小梁虹膜夹角(θ),虹膜晶状体接触距离(ILCD)数值明显变大,房角开放距离500(AOD500)显著变小。
结论 先天性青光眼的机构变化,为临床提供诊断依据。
打印本文 打印本文 关闭窗口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