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本文 打印本文 关闭窗口 关闭窗口
抗青光眼术后透明角膜切口白内障超声乳化术的临床评价
作者:李莉  文章来源: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医院  点击数355  更新时间:2012/9/13  文章录入:毛进  责任编辑:毛进

目的 评价青光眼滤过手术后透明角膜切口白内障超声乳化术的临床效果,并探讨手术技巧。
方法 38例(39眼)青光眼滤过术后白内障患者行透明角膜切口白内障超声乳化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手术进行回顾性临床分析,随访3~12个月,观察记录视力、眼压、角膜内皮细胞计数及视野等。手术技巧包括手术中前房维持;前房角的分离;手术完成时眼压的控制等3个方面。
结果 39眼(100%)术后视力均有不同程度提高,32眼(82.05%)术后视力0.3;术后1周内4眼(10.26%)眼压升高,眼压波动在21~31mmHg(1mmHg=0.133kpa),经药物治疗恢复正常并停药,术后3个月平均眼压15.3±3.2 mmHg;角膜内皮细胞密度:术前2197.63±354.35(cells/mm2),术后2069.26±368.11(cells/mm2),细胞丢失率为5.84%;术后视力恢复时间与患者视野损害程度有关,视野损害严重者视力恢复时间长。
结论 透明角膜切口白内障超声乳化术治疗青光眼滤过手术后白内障视功能恢复稳定,眼压稳定性好,组织损伤小,是理想的治疗方法。术前对患眼全面评价及适当的手术技巧有助于手术效果的提高并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打印本文 打印本文 关闭窗口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