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的 观察B型超声在经瞳孔温热疗法(transpupillary thermotherapy,TTT)治疗孤立性脉络膜血管瘤的临床应用。 方法 回顾分析B型超声在孤立性脉络膜血管瘤患者采用TTT治疗前后病情转归的重要作用。收集2008年12月~2010年12月于我院诊治的孤立性脉络膜血管瘤患者11例11只眼,男10例,女1例。右眼5例,左眼6例。视力<0.1者3例,0.1-0.3者6例,>0.3者2例。年龄37~59岁,平均46.6岁。随访3-12月,平均7.81月。应用810nm红外光,根据瘤体的大小选择不同大小的光斑(1.0-3.0mm)和能量(300-1500mW),照射时间1-2分钟。治疗前后常规行最佳矫正视力检查、眼压检查、裂隙灯显微镜眼前部检查、眼底检查、B型超声检查、眼底照相检查、同步荧光素钠/吲哚青绿眼底血管造影(FFA/ICGA)检查、光学相干断层扫描(optical coherence tomography, OCT)检查。观察治疗后视力、眼压、视网膜下液、视网膜脱离、脉络膜血管瘤的厚度、脉络膜血管渗漏变化和并发症的发生情况。 结果 TTT治疗后末次随访,所有患者视力均较治疗前明显提高,结果具有统计学意义(t=3.751,P<0.05)。治疗前后眼压变化无统计学意义(t=2.103,P>0.05)。11例脉络膜血管瘤患者中伴有视网膜脱离者6例,治疗后视网膜均解剖复位。治疗前后B型超声检查瘤体厚度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完全吸收者6例,结果具有显著统计学意义(t=8.071, P<0.01)。所有患者视网膜下液均完全吸收,仅1例于治疗时出现瘤表面视网膜内出血,未见其他术中及术后并发症。 结论 B型超声在脉络膜血管瘤诊断早期具有重要意义,同时,在检测TTT治疗脉络膜血管瘤前后病情转归及并发症中起重要作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