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本文 打印本文 关闭窗口 关闭窗口
青少年近视防治体系建设探讨。
作者:郑荣领  文章来源: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佑安医院 北京市肝病研究所 眼科研究室  点击数284  更新时间:2012/9/13  文章录入:毛进  责任编辑:毛进

目的 探讨如何建立健全我国近视防治体系,提高我国近视防治的整体绩效。
方法 根据现代眼科视光学与视觉科学理念与现代社会大卫生观,分析我国青少年近视防治中的突出问题,探讨改进措施。
结果 春秋时期名医指出:“上医医国,其次医疾”。400年前的1611年,著名物理学家开普勒已经将近视眼的病理与形成机制讲得很清楚。我国上个世纪六七十年代的计划经济时代,近视防治成就举世瞩目。自七十年代末实行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与青少年近视防治密切相关的眼科视光学与视觉科学和儿童青少年卫生学都取得了巨大进展。然而,从1979年开始大规模、从1985年开始全国规模的全国学生体质健康调研工作以来,我国青少年学生近视率一直是持续升高的。从教育方面看,与学生近视防治密切相关的学校建设与体育卫生与艺术教育长期不受重视,如笔者山东农村老家,1953年建的小学,父亲一代(第一届)就学时还有劳动课,而且有考试。笔者1971年春入学时,有劳动课,但已经不考试了。最初尚有篮球栏与场地,后来,球栏拆除了,一直到九十年代后,孩子就学时也没有再建。笔者读小学和初中时还有老师教音乐与生理卫生课,1978年以后,包括音乐课与卫生课大部分取消,直到今天也没有恢复,笔者村里办学的顶峰是1977~1978年办过一年初中,进入新的世纪,村里完小又变为初小,倒退到了文革前水平,体育设施几乎没有;从笔者父亲曾经就读的邻村的完小看,1957年曾经有7名老师(全是师范院校毕业生)被打成右派,则是直到半个世纪后的今天也没有恢复。笔者就读的邻村初中从小学发展到高中,八十年代以后,先坎高中,后坎初中,到最后小学也合并掉了。父亲1958年就读的县师范就有校医,如今几千人的镇中学没有一名校医,《学校卫生工作条例》的贯彻仍待深入。即便在首都北京的,不少小学甚至中学都被撤销了,一些重点学校则人满为患,体育场地设施严重不足,锻炼条件与时间均受限制,近视高发也就不奇怪了。从医疗卫生方面看,三级医疗卫生保健网的坍塌是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如今,我们还有多少近视防治专业的政府编制?专业机构与队伍近些年来是发展了,还是萎缩了?全国儿童青少年卫生系统在著名眼科前辈李崇堉教授、续美如教授退休之后还有几人在从事青少年近视防治研究?我们心爱的《青少年近视防治杂志》夭折了,我们的青少年近视防治网络还在吗?
结论 我国儿童青少年学生近视防治体系亟待健全。

打印本文 打印本文 关闭窗口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