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本文 打印本文 关闭窗口 关闭窗口
鼻腔内窥镜下治疗新生儿先天性双侧泪囊羊水囊肿
作者:范金鲁  文章来源:爱尔眼科医院集团南京爱尔眼科医院  点击数259  更新时间:2012/9/13  文章录入:毛进  责任编辑:毛进
目的 应用鼻腔内窥镜直视下治疗新生儿先天性双侧泪囊羊水囊肿。
方法 患儿女,因生后2天发现右侧泪囊区淡蓝色肿物,逐渐增大,外院拟诊为“新生儿泪囊区血管瘤”,生后18天就诊于南京爱尔眼科医院泪道专科。检查:右侧泪囊区可见淡蓝色隆起,触之质软、有波动感,鼻腔内窥镜下见右侧下鼻道内囊性肿物,颜色与下鼻甲粘膜接近,按压泪囊区时下鼻道内肿物增大。初步诊断为“新生儿右侧先天性泪囊羊水囊肿”。建议保守治疗、观察。观察到12天时其家长发现左侧泪囊区也出现了和右侧一样的囊肿。于2012年1月17日复诊,门诊以“新生儿双侧先天性泪囊羊水囊肿”收住院。全身检查未见明显异常。泪道专科检查:双侧内眦下泪囊区可见淡蓝色隆起,右侧直径约0.6~0.8cm,左侧直径约0.3~0.5cm 。鼻腔内窥镜下见:双侧下鼻道内中鼻甲后各见一类圆形、粉红色肿物,颜色与鼻甲粘膜相似 ,按压泪囊区时下鼻道内肿物增大。鼻中隔略向左“C型”偏曲,下鼻道空间狭窄。核磁共振检查排除脑膜-脑膨出。诊断为“新生儿先天性泪囊羊水囊肿”。第2天在局麻下行鼻腔内窥镜下手术治疗,选择5号、有侧孔的泪道探针进行右侧探查,进入泪囊后吸出浑浊液体约1ml,按照泪道探通术的进针法继续进针,鼻腔内窥镜下见囊肿缩小、张力减小,观察5分钟后囊袋没有再次充盈,用泪道探针顶起囊袋,显微剪剪开囊袋,撤出泪道探针,挤压泪囊区,至没有液体自囊袋剪开口溢出。同法完成左侧。
结果 手术后第2天泪囊区的淡蓝色隆起消失。囊内容物病理细胞学检查结果为:脱落细胞,中性粒细胞。随访1个月,没有复发症状。
结论 新生儿先天性泪囊羊水囊肿或称作先天性泪囊囊肿(Congenital dacryocystocele),国外报道多为单侧发病,以女性多见,双侧发病比较罕见 。形成该疾病的解剖学条件是:1、患者有泪总管。2、远端鼻泪管的Hasner瓣在出生后没有开放。3、近端在泪总管与泪囊之间Rosenmuller瓣是关闭的。新生儿是靠鼻呼吸的,哺乳时完全靠鼻腔呼吸,单侧的泪囊羊水囊肿对患者的呼吸影响小,但是,双侧的泪囊羊水囊肿可以造成患者哺乳时呼吸困难,影响鼻腔与副鼻窦的发育。鼻腔内窥镜下可以发现下鼻道中囊肿的存在,并且可以直视下完成下鼻道中囊肿的造孔,是治疗该疾病的有效方法。
打印本文 打印本文 关闭窗口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