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本文 打印本文 关闭窗口 关闭窗口
应用频域OCT对中浆病患者的长期随访观察一例
作者:沈蕾  文章来源:武汉爱尔眼科医院  点击数253  更新时间:2012/9/13  文章录入:毛进  责任编辑:毛进

患者女,48岁。因左眼视物模糊变形7d2011716日来我院就诊。视力:右眼1.0,左眼0.4且矫正不应。前节无异常。眼底黄斑区中心反光消失,并见1.5PD大小的浅脱离区,FFA检查示28秒拱环旁一荧光渗漏点,随时间延长荧光范围呈墨汁样扩大,晚期见盘状荧光积存。OCT见有神经上皮脱离并见积液。诊断:中浆病。和患者沟通治疗方案,因经济原因选择口服药物治疗,定期复诊。一月复诊无变化。二月后视力及OCT对比初诊,脱离腔缩小,视力从开始的0.4缓慢提高至0.6,但Amsler表仍然表现(+)。发病四月OCT上见脱离腔神经上皮面的不规则粗糙突起。发病五月后视力提高至0.6Amsler表(+),OCT表现神经上皮脱离积液减少,且神经上皮面和色素上皮面均见高反射团,以神经上皮面为重。发病八月后,视力0.8+,视物轻微暗影,Amsler表(-),OCT表现无神经上皮脱离,IS/OS层变薄并不连续。患者终止治疗。
讨论  频域OCT是近几年在眼底病临床中广泛应用,具有快捷可重复的特点。我们应用长期随访观察病变的变化及转归过程。第一月OCT下神经上皮脱离无任何变化,第二月脱离腔缩小,第四月OCT上表现的脱离腔神经上皮面的不规则粗糙突起,第五月见脱离腔进一步缩小,神经上皮和色素上皮均可见高反射团,以神经上皮层面为重,第八月时OCT下脱离腔消失,但是IS/OS 层出现不连续。中浆病的发病机制目前仍没有完全清楚,实验室里观察视网膜脱离后光感受器细胞层内外节的形态变化主要有两种形式。一种是脱离的光感受器细胞层较均匀一致,或伴有小片缺失,这种改变多见于发病时间较短的患者,随着病程的推移,光感受器细胞开始出现不规则变化,包括厚薄不均,外节明显凸起、增厚、剥离等。该患者发病四月时出现脱离腔的高反射物质是局部光感受器的外膜盘出现脱落,同时新的外节不断长出,表现外节延长。但是随后的时间这种变化加重,神经上皮和色素上皮均出现类似表现,如同伪足样向中心延伸,同时积液减少,直至局部神经上皮脱离腔消失。晚期OCTIS/OS异常,与视网膜脱离后外节缺乏RPE和脉络膜血循环的营养供给,导致光感受器细胞萎缩和凋亡有关,在实验性视网膜脱离的研究中得到明确证实。应用OCT随访中浆病经济可重复性高,值得推广。

打印本文 打印本文 关闭窗口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