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本文 打印本文 关闭窗口 关闭窗口
晶状体抗氧化系统在紫外线诱导小鼠白内障模型中的研究
作者:张婕  文章来源:第四军医大学唐都医院  点击数273  更新时间:2012/9/13  文章录入:毛进  责任编辑:毛进
目的 本研究通过建立紫外线B(UVB)诱导C57BL/6小鼠白内障的模型,观察不同年龄小鼠晶状体的形态和生化方面经紫外线照射后的改变,来探讨晶状体抗氧化系统在紫外辐射引起的氧化损伤中的重要作用。
方法 分别给予1月和16C57BL/6小鼠UVB302 nm, 14.4 KJ/m215分钟照射,2d后裂隙灯下观察并收集小鼠晶状体。取1月龄C57BL/6小鼠,给予UVB302 nm 14.4 KJ/m215分钟照射后,分别于1248d观察并收集晶状体。测定晶状体中谷胱甘肽(Glutathione, GSH)的含量及三磷酸甘油醛脱氢酶(Glyceraldehydes 3-phosphate dehydrogenaseG3PD硫醇转移酶Thioltransferase, TTase和硫氧还蛋白Thioredoxin, Trx的活性。Western blot观察两组小鼠的晶状体中二硫化物(Protein-GSH mixed disulfidesPSSG)TTaseTrx表达的变化。
结果 1月和16月组均出现明显晶状体混浊,混浊部位主要表现为前囊膜下点状混浊。晶状体上皮中GSH的含量照射后均下降。与同年龄对照组相比,1月照射组GSH下降了17%,16月照射组下降了34%。G3PD活性16月照射组相比对照组下降了34%,而1月照射组下降了15。晶状体中TTase活性1月照射组与对照组相比活性有显著增加。Western blot显示,PSSG的表达随年龄增加而增加,且经紫外线照射后表达明显增加,16月组中较显著。观察1月龄小鼠经紫外线照射后不同时间点(1248d)的晶状体变化发现,2d晶状体混浊最显著,GSH呈不断下降趋势,G3PD活性下降至2d后逐渐增加,TTaseTrx抗氧化酶的蛋白质表达与酶活性于2d出现高峰后出现逐渐下降。
结论 小鼠随年龄增加晶状体对紫外线损伤的抵抗能力下降。晶状体中TTaseTrx等抗氧化酶在紫外线照射后表达上调和活性增加也说明了他们在紫外线引起的氧化损伤中发挥重要作用。
打印本文 打印本文 关闭窗口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