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的 研究根据白内障病人术前角膜球差个体化植入非球面晶体的可行性及其对视觉质量的影响。 研究对象 符合入选标准的老年性白内障患者。 方法 所有入选患者(61人72眼)在手术前均行眼科常规检查,并用iTrace 波前像差仪测量6mm角膜球差值。所有患者均由同一手术医生行白内障超声乳化联合人工晶体植入术。术中随机分为两组,第一组为实验组(41人51眼),依据术前iTrace测得的6mm的角膜球差个体化选择植入非球面晶体,目标术后总眼球差接近+0.1μm;第二组为非球面晶体对照组(20人21眼),该组患者均植入零球差非球面晶体;术后一个月检查,记录视力;屈光度;iTrace测量6mm光学范围的高阶像差数据;对比敏感度检查结果。 结果 实验组的预测术后目标总眼球差值为+0.126±0.057μm,而术后测量的实际总眼球差值为+0.158±0.274μm,行配对t检验分析预测总眼球差值与实际总眼球差值差异无统计学差异(t=-0.837,P=0.407);实验组与对照组间术后总眼垂直彗差及总高阶像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0.141±μm VS -0.2594±μm,F=8.347,P=0.05;0.8387±μm VS 0.7848±μm,F=4.017,P=0.049)。两组的术后视力和屈光度相近,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对比敏感度比较,在暗视有眩光状态下的高频 18cpd空间频率下,实验组优于对照组(独立样本t检验,P=0.009),其余状态下各空间频率的对比敏感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结论 依据术前角膜球差个体化植入非球面晶体的预测性较好。个体化植入非球面晶体植入术后在高频暗视有眩光状态下有较好的视觉质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