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本文 打印本文 关闭窗口 关闭窗口
应用共焦显微镜观察Fuchs角膜内皮营养不良患者病变形态学特征
作者:董微丽  …  文章来源:北京同仁眼科中心 100730  点击数2046  更新时间:2004/6/17  文章录入:毛进  责任编辑:毛进
目的 探讨应用共焦显微镜观察中国Fuchs角膜内皮营养不良患者角膜各层的活体形态学特征。方法 对19例(38只眼)Fuchs角膜内皮营养不良患者的中央部角膜进行活体共焦显微镜检查,分为有症状组(19只眼)和无症状组(19只眼),并选取30只眼作为正常对照组,应用NAVIS软件测量、分析角膜各层组织细胞形态和密度、以及滴状赘疣和角膜神经的直径。结果 (1)有症状组:19只眼的角膜内皮层均见到滴状赘疣,直径20~60μm,内皮细胞密度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意义(t=18.74,P<0.01);9只眼后弹力膜增厚;14只眼角膜后基质层有长条形暗区结构;19只眼角膜基质反光普遍增强;17只眼Bowman膜有局灶性高反光区域; 19只眼基底上皮细胞形态大致正常;10眼显示正常的角膜神经结构;后、前基质细胞密度,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意义(t=0.854、1.173,P=0.38、0.24)。(2)无症状组: 19只眼的角膜内皮层均见到滴状赘疣,数目较有症状组少,直径15~40μm;内皮细胞密度,与正常对照组较比,差异无显著意义(t=1.998,P=0.053);角膜其余各层未见异常。有症状组与无症状组的内皮细胞密度计数比较,差异有非常显著意义(t=8.352,P<0.01)。结论 活体状态下,应用共焦显微镜可对角膜进行多次无损伤检查,适用于伴有角膜水肿和角膜内皮镜无法成像的Fuchs角膜内皮营养不良患者。
打印本文 打印本文 关闭窗口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