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本文 打印本文 关闭窗口 关闭窗口
Dispase诱导玻璃体后脱离的实验研究
作者:朱冬青  …  文章来源:江苏省南通市第一人民医院眼科 226300  点击数1712  更新时间:2004/6/17  文章录入:毛进  责任编辑:毛进
目的 探讨dispase兔眼玻璃体腔内注射诱导玻璃体后脱离(PVD)的效能及对眼内组织的毒性作用。 方法 36只兔按观察时间和注入dispase浓度不同分为Ⅰ组(10U/mL、5U/mL和1U/mL)和Ⅱ组(0.25U/mL、0.1U/mL和0.05U/mL)。对照眼注入磷酸盐缓冲液(PBS)。Ⅰ组注药30min、Ⅱ组1周内应用巨检、生物显微镜、光镜和电镜进行PVD和眼内毒性反应的观察。 结果 (1)有PVD者Ⅰ组各小组均占4/5; Ⅱ组中0.25U/mL和0.1U/mL组各占5/5,0.05U/mL组占4/5;对照眼均无PVD。两组中实验眼的PVD诱导率与对照眼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P <0.05);(2)两组中较高浓度者可见前房炎性反应、玻璃体混浊或视网膜损害等。 结论 1. Dispase兔眼玻璃体腔内注射在低浓度、长时间作用和高浓度、短时间作用条件下均能有效地诱导PVD;2. 1U/mL(30min)或0.05U/mL(1周)两种应用方式既有效又安全。
打印本文 打印本文 关闭窗口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