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的 探讨共同性斜视手术前后近立体视变化情况及不同斜视类型对术后近立体视恢复的影响。 方法 对3~36岁72例共同性斜视患者分为四组:非调节性内斜视组(13例)、间歇性外斜视组(27例)、恒定性外斜视组(21例)、恒定性外斜视伴下斜肌亢进组(11例)。观察术前、术后第1天、第7天、1个月及3个月,采用颜少明编绘的《立体视觉检查图》检查近立体视锐度。 结果 ⑴72例共同性斜视患者术后1个月、3个月近立体视的恢复较术前有明显改善,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⑵间歇性外斜视组术后第7天、1个月及3个月近立体视的恢复优于非调节性内斜视组,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⑶间歇性外斜视组术后1个月及3个月近立体视的恢复优于恒定性外斜视组,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⑷间歇性外斜视组术后1个月近立体视的恢复优于恒定性外斜视伴下斜肌亢进组,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⑸非调节性内斜视组、恒定性外斜视组和恒定性外斜视伴下斜肌亢进组术后不同时期近立体视的恢复无统计学差异(P>0.05)。 结论 共同性斜视患者术后近立体视恢复较术前有明显改善。不同斜视类型对术后近立体视恢复的影响存在差异,间歇性外斜视术后近立体视的恢复优于非调节性内斜视、恒定性外斜视及恒定性外斜视伴下斜肌亢进。非调节性内斜视、恒定性外斜视和恒定性外斜视伴下斜肌亢进对术后近立体视的恢复影响一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