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本文 打印本文 关闭窗口 关闭窗口
不同屈光度组的AR、AR/AS和 AC/A的差异研究
作者:徐丹  吕…  文章来源:温州医学院附属眼视光医院 325027  点击数2439  更新时间:2004/6/20  文章录入:毛进  责任编辑:毛进
目的 检测正视组,稳定性近视组和进展性近视组的调节反应、调节性辐辏。比较AR、AR/AS和AC/A在不同屈光度组的差异,从而探讨调节,辐辏以及它们之间的相互作用对近视的进展的影响。方法 38位志愿者,正视组16位(本组屈光度在-0.25~+0.50D),稳定性近视组13位,进展性近视组9位。屈光不正矫正后,受试者端坐在红外自动验光仪前,右眼注视并看清正前方某一刺激水平的视标(视标为3*3的20/100大小的Snellen视标),同时用余光注视视标中央的红色点光源,左眼前放置水平Risley棱镜和水平的Maddox杆,注视红色点光源。检测者通过调整Risley棱镜使右眼看到的红色点状光源和左眼看到的红色垂直线重合,记录棱镜度,再同方向增加棱镜度使点线分离,反方向减少棱镜度再次使点和线重合,记录棱镜度。取两次测得的棱镜度的平均值作为这调节刺激水平的调节性辐辏。测量了辐辏反应后,调整验光仪位置测量右眼的调节反应十次,取其中六次的平均值作为某一调节水平的调节反应。在三个调节刺激水平(1D,2D,3D)分别测量调节性辐辏和调节反应,绘制调节反应/调节刺激(AR/AS)曲线图和调节性辐辏/调节刺激(AC/AS)曲线图。计算AR/AS斜率和AC/AS斜率。计算获得反应性AC/AR斜率。比较不同组的以上参数。结果 在1D的调节刺激水平下,正视组、稳定性近视组和进展性近视组的调节反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进展性近视组在(2D,3D)高调节刺激水平下所表现的调节反应显著低于正视组(p<0.05)。进展性近视组的AR/AS斜率显著低于正视组(p<0.05), 而稳定性近视组的AR/AS斜率与进展性近视组及正视组的AR/AS斜率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进展性近视组的AC/AS斜率显著高于稳定性近视组(p=0.008),而正视组的AC/AS坡度与稳定性近视组和进展性近视组的AC/AS斜率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进展性近视的AC/AR高于正视组和稳定性近视组,差异有高度统计学意义(p<0.01),而正视组和稳定性近视组之间的AC/AR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从进展性近视组表现出较低的AR/AS斜率,以及较高的AC/AR斜率,表明他们的调节反应随调节需求增高而减弱的同时,有较大的内隐斜。因而较低的调节反应和较高的辐辏同时影响近视的进展。
打印本文 打印本文 关闭窗口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