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本文 打印本文 关闭窗口 关闭窗口
DVD的双眼视觉
作者:郭新  文章来源:天津市眼科医院  点击数1404  更新时间:2005/6/15 15:01:33  文章录入:天津眼科  责任编辑:毛进
目的:探讨D.V.D的双眼视觉不同表现形式 方法:回顾2003—2004收住院的较典型的D.V.D患者20例。男9例,女11例,年龄5岁—41岁,平均15.1岁。 调查患者的屈光状态、眼位、双眼视觉,包括同视机、Bagolini线状镜、Titmus立体图等方法进行检测。 结果:视力:远视屈光状态6例占20%,近视2例占10%,屈光参差5例占25%,无明显屈光异常7例占25%, 20例患者中,弱视者占10例。眼球运动:双下直肌不足者8例占40%,双下斜肌过强9例占45%,运动无障碍3例占15%。Bagolini线状镜:表现正常对应12例占60%,单眼抑制8例占40%。Titmus立体图:有立体视者6例占30%,大都表现粗立体视,余14例均无立体视。同视机:表现异常对应或对应缺如者14例占70%,表现正常网膜对应6例占30%。表现异常对应中的14例中有6例在线状镜中表现正常对应,其中3例还保留立体视。 眼位:D.V.D中控制正位的12例占60%,不能控制正位的8例占40%。控制正位的12例中9例保留线状镜正常对应及有立体功能。 结论:D.V.D的双眼视觉表现复杂、多样化,随不同的空间变化产生不同的双眼视觉的表现,正常网膜对应与异常网膜对应共存。在表现异常网膜对应或对应缺如的患者中仍保留正常网膜对应及立体视功能。
打印本文 打印本文 关闭窗口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