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公告:

  没有公告

您现在的位置: 心灵之窗-眼科医生网 >> 眼科常识 >> 第12届全国会 >> 视光学12 >> 正文
专题栏目
更多内容
相关文章
更多内容
多焦点LASIK手术后角膜非球面特点分析         
多焦点LASIK手术后角膜非球面特点分析
作者:黄国富 王… 文章来源:中山大学中山眼科中心 510060 点击数:1267 更新时间:2007/5/29 20:17:53
目的:分析多焦点LASIK手术后角膜非球面特点及其手术效应的关系。方法:自身对照,主视眼接受常规LASIK手术,非主视眼接受多焦点LASIK手术。共32人,年龄:35~46岁(平均38.53±2.72岁);主视眼(对照眼)近视球镜度-1.25~-6.25D(平均-3.97±1.27D),散光度0~-1.75D(平均-0.43±0.46D);非主视眼(实验眼)近视球镜度-1.50~-6.0D(平均-4.25±1.11D),散光度0~-1.75D(平均-0.50±0.44D)。主视眼接受常规LASIK手术,切削光区6.0mm。非主视眼接受多焦点LASIK,检测项目:远近视力、屈光度、角膜地形图、眼压、超声角膜厚度、对比敏感度、调节幅度、焦深、像差等。结果:多焦点眼术前调节幅度平均为为-4.11±1.11D(-2.00~-6.25D),术后6月平均为-4.95±0.83D(-3.25~6.50D,术后和术前比,平均增加0.84±0.61D(0~-2.25D)。手术前后存在统计学差异(P=0.000)。多焦点眼术前0.5视力以上的焦深宽度为+1.0D~-3.0D之间,术后6月为+1.5D~-4.0D之间,焦深增加1.5D,手术前后配对T检验具有统计学差异(P=0.000)。 6mm拟合球面Q值,术后术6月,实验眼Q值平均为0.081±0.274(-0.53~+0.53),对照眼为0.464±0.266(-0.02~+0.99),两组存在统计学差异(P=0.00)。5mm拟合球面Q值,术后6月,实验眼Q值平均为-0.235±0.386(-0.944~+0.424),对照眼为0.259±0.328(-0.013~+0.881),两组存在统计学差异(P=0.00)。多焦点眼术后较术前向负Q值反转,而对照眼趋向正Q值。给多焦点眼术后进行屈光力描记发现,中央区屈光力存在一个递减---递增过程,而常规LASIK手术只存在递增过程,多焦点眼由递减---递增的分界点平均为4.84±1.25mm(相当于中央区屈光力递减区域)。多焦点眼术后角膜中央区出现高屈光力范围(手术预期视近区域),根据OrbscanⅡz角膜地形图自带面积统计软件统计,平均为5.64±3.05mm2(1.05~11.05)。将高屈力面积与术前预期矫正的近视球镜度进行相关分析,两者存在相关关系(r=-0.410,P=0.047)。多焦点眼手术后调节增幅和术后多焦点指数、球差改变具有相关关系,与慧差、瞳孔直径、Q值无相关关系。结论:多焦点LASIK维持了手术前角膜中央区非球面特点,并使角膜中央区产生多焦点效应。
会议投稿录入:hgf2222    责任编辑:毛进 
  • 上一篇会议投稿:

  • 下一篇会议投稿:
  • 【字体: 】【发表评论】【加入收藏】【告诉好友】【打印此文】【关闭窗口
      网友评论:(只显示最新10条。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站长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眼科医生网 眼科医生网版权所有 @ 1998-2012
    部分文章和资源来源于网络,如果侵犯了您的版权,请指出! 站长:毛进
    信息产业部备案
    *京ICP备180301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