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公告:

  没有公告

您现在的位置: 心灵之窗-眼科医生网 >> 眼科常识 >> 第4届医师会 >> 正文
专题栏目
更多内容
相关文章
更多内容
0.1%双氯芬酸钠透明质酸钠滴眼液辅助治疗急性变态反应性结膜炎的临床评价         ★★★
0.1%双氯芬酸钠透明质酸钠滴眼液辅助治疗急性变态反应性结膜炎的临床评价
作者:徐建江  … 文章来源:上海五官科医院 眼科 点击数:782 更新时间:2011/5/13 11:58:00
目的:评价0.1%双氯芬酸钠透明质酸钠滴眼液辅助治疗急性变态反应性结膜炎的有效性及安全性的临床评价。方法:90例(180眼)急性变态反应性结膜炎患者,包括季节性与常年性变态反应性结膜炎,随机分成三组。A组:对照一组,单用0.05%依美斯汀滴眼液;B组:对照二组,0.05%依美斯汀滴眼液联合0.1%普拉洛芬滴眼液;C组:试验组0.05%依美斯汀滴眼液联合0.1%双氯芬酸钠透明质酸钠滴眼液,三组每种用药均为每日3次。分别于治疗前与治疗后1天、4天、7天、14天随访,评估眼痒、流泪、畏光、异物感等症状与睑结膜乳头和滤泡、分泌物、结膜充血、结膜水肿、角膜缘改变、角膜上皮改变、球周组织水肿等体征,评价有效率及治愈率,并观察用药后眼部不适及副作用。结果:三组患者的一般情况、治疗前症状与体征评分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A组、B组与C组的治疗有效率在治疗后第1天分别为6.7%、56.7%与60.0%,第4天分别为20.0%、100.0%与96.7%,第7天分别为53.3%、100.0%与100.0%,第14天分别为73.3%、100.0%与100.0%。治疗第14天治愈率分别为10.0%、73.3%与63.3%。两两比较分析治疗后各随访时间点的有效率与治愈率,A组与B组的组间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均=0.000),A组与C组组间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均=0.000),而B组与C组在治疗后各随访时间点的有效率与治愈率相当,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918、0.147、0.058、0.0405>0.05)。各试验组未见用药后的眼部不适及副作用。结论:非甾体类消炎药能快速、有效缓解急性变态反应性结膜炎的症状与体征,其中,0.1%双氯芬酸钠透明质酸钠滴眼液与同类进口滴眼液的疗效相当,是一种有效、安全又经济的变态反应性结膜炎的辅助治疗药物。
会议投稿录入:毛进     责任编辑:毛进  
  • 上一篇会议投稿:

  • 下一篇会议投稿:
  • 【字体: 】【发表评论】【加入收藏】【告诉好友】【打印此文】【关闭窗口
      网友评论:(只显示最新10条。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站长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眼科医生网 眼科医生网版权所有 @ 1998-2012
    部分文章和资源来源于网络,如果侵犯了您的版权,请指出! 站长:毛进
    信息产业部备案
    *京ICP备180301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