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的 探讨玻璃体切除手术联合眼内抗生素的注射治疗外源性细菌性眼内炎的效果。
方法 1、病原菌培养 在临床诊断感染性眼内炎后,进行玻璃体腔穿刺抽取玻璃体标本,部分患者同时行前房穿刺抽取房水标本。然后用革兰染色涂片查细菌,细菌培养首先接种增菌肉汤培养基,培养24小时转种血琼脂培养基,进行菌种鉴定及药物敏感试验(auto Scan一4细菌鉴定仪)。2、药物选择 对于拟诊为眼内炎的患者,首先给于人玻璃体内注射低剂量(0.2mg)的庆大霉素或丁胺卡那霉素,两天后根据病情选择时机进行玻璃体切割手术,术后注入万古霉素1.0mg/0.1ml+头孢噻甲羧肟0.4mg/0.1ml+地塞米松0.2~0.4mg/ 0.1ml进行治疗。3、手术治疗 成人采用局麻,儿童采用全麻。除屈光问质清晰的眼球内异物采用扁平部巩膜切口,磁铁吸出异物外,其它全部病例使用美国Storz公司Premiere玻璃体切割机,经睫状体平坦部常规三切口行闭舍式玻璃体切除。术毕玻璃体内注射上述选择的药物。
结果 (疗效判定标准及统计分析方法参照国内外有关眼内炎的疗效标准.)[2] 规定治疗后视力≥0.05,炎症被控制,前房和玻璃体内无渗出或积脓,眼底可窥见者为有效。其中视力>0.1,屈光间质透明者为显效。本组资料中有效61例,有效率为84.72%。出院时视力0.05~0.08者28例占38.89%;0.1~0.3者23例占31.94% ;>0.3者10例占13.89%。视力无光感,无红光反映者为无效,共11例,其中6例眼球被摘除,占15.28%。
结论 玻璃体切除手术联合眼内抗菌药物的注射现已成为该病的首选治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