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PLGA 与 rhBMP-2复合物修复眶下壁骨折的应用研究 |
|
作者:郑永欣 … 文章来源:中山大学中山眼科中心 510060 点击数:1735 更新时间:2004/6/14
|
|
目的:眼眶骨折的手术治疗主要是在眶内植入修复材料封闭眶壁缺损,恢复眼眶骨壁的连续性,矫正扩大的眼眶容积,其中修复材料的应用至关重要。本研究的目的是探索可吸收性复合材料PLGA/rhBMP-2的降解与眼眶骨折缺损的骨化修复关系,评估该材料作为充填物植入眶内的安全性和有效性,为可降解性材料在修复眼眶骨折的临床应用奠定基础。
方法:通过手术造成12只成年羊眼眶下壁骨折缺损的动物模型,根据眶下壁缺损的形状对PLGA/rhBMP-2薄片修剪塑形,植入羊眼眶,修复下壁骨折缺损,术后观察伤口愈合情况、并发症及眼眶外观变化,并在术后一周、三个月、六个月进行CT影象学和组织学检查。
结果:术后所有动物的眼眶下壁皮肤伤口愈合良好,局部软组织水肿平均消退时间4天,无并发症及眼球凹陷。术后一周、三个月、六个月CT测量的骨窗面积分别为103-110㎜2、36-41㎜2、0-10㎜2。术后一周的病理组织学检查见植片周边的网孔内有较多细胞浸润,且紧贴材料分布;术后三个月,植入材料的多孔框架结构未完全吸收,周缘部分与眶骨结合紧密,孔隙内有一定数量的炎症细胞和异物巨细胞,结缔组织平行或交叉排列,嗜碱性条带及骨岛形成,与颗粒状的PLGA残屑相交织;术后六个月,植入的PLGA/ rhBMP-2薄片多孔状结构完全消失,而被平行、交叉或网状的骨小梁样结构取代,骨基质结构中可见到骨陷窝和骨细胞,骨小梁间还可见到疏松的网状结缔组织,炎症细胞较少,未见到异物巨细胞,植片的表面可见到疏松结缔组织,上颌窦面有粘膜样结构形成。
结论:0.5㎜厚的PLGA/ rhBMP-2薄片修复羊眼眶下壁的骨质缺损,术后六个月植入材料可完全降解,为自体骨组织取代,具有较好的修复效果,有望在临床上应用于眼眶骨折的手术治疗。
|
|
|
会议投稿录入:毛进 责任编辑:毛进 |
|
|
上一篇会议投稿: 加夹睑垫板的研制及在睑内翻矫正改良术中的应用 下一篇会议投稿: 复杂性眼外伤玻切手术时机选择的临床意义 |
|
|
【字体:小 大】【发表评论】【加入收藏】【告诉好友】【打印此文】【关闭窗口】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