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不同方法治疗中心性浆液性脉络膜视网膜病变的微视野改变 |
|
作者:王卓实 文章来源:沈阳何氏眼科医院 点击数:339 更新时间:2012/9/13
|
|
目的 本文应用SLO微视野检查技术,对中心性浆液性脉络膜视网膜病变的患者治疗前后进行测定,探讨激光治疗中心性浆液性脉络膜视网膜病变患者的安全性。 方法 选取来我院就诊的确诊为中心性浆液性脉络膜视网膜病早期患者(发病≤3月),按照患者来诊号随机分为激光组及药物组,随访过程中剔除7例6月内出现新发渗漏点或原发渗漏点复发者,共收集有效资料51例患者,55只患眼,其中激光组29眼,药物组26眼。激光组采用氩离子激光眼底治疗仪,进行渗漏点直接封闭,药物组采用营养视网膜细胞药物等传统药物,分别在6w、12w、24w随诊观察测量指标包括视力,验光,荧光造影,SLO-OCT及SLO-微视野,准确记录并对比分析各临床指标在不同治疗组不同时期的变化。 结果:治疗后6周、12周、24周,两组治疗前后的视力、微视野视敏度提高有统计学差异(P<0.05);荧光造影显示激光治愈率分别为75.9%,89.7%,93.1%;药物治愈率分别为38.5%,61.5%,88.5%,到24周时两组治愈率无显著性差异,OCT神经上皮及色素上皮复位程度两组也无明显差异,微视野提示激光治疗后无平均光敏度降低及局部微视野缺陷。 结论 针对早期初发并可行激光手术治疗的患者时,选择532nm小能量激光是安全可行的,具有比药物治疗见效好,恢复快的优势,可作为早期、初发、渗漏点在250μm以外的中浆病的首要临床治疗方案。临床上可以将微视野检查用于病人激光及药物治疗后的视网膜功能疗效的评价,相比其他检查方法而言,具有无创、简单、量化、直观的特点,易于推广开展。 |
|
|
会议投稿录入:毛进 责任编辑:毛进 |
|
|
上一篇会议投稿: 眼眶骨折合并面中部畸形的手术治疗 下一篇会议投稿: 非染色视网膜内界膜剥除术的疗效观察 |
|
|
【字体:小 大】【发表评论】【加入收藏】【告诉好友】【打印此文】【关闭窗口】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