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的 研究23G微创玻璃体切割术治疗孔源性视网膜脱离的手术疗效、术后视功能改善情况及并发症,并与采用20G玻璃体切割术的手术及术后情况进行比较。 资料与方法 回顾性研究2011年4月至2011年10月间在我院北部眼科确诊孔源性视网膜脱离,并行玻璃体切割术治疗的患者170例(170眼)的临床资料。分为23G玻璃体切割术组(23G组):121眼;20G玻璃体切割术组(20G组):49眼。比较两组视网膜复位率、最佳矫正视力、眼压、手术时间、术中、术后并发症情况。 结果 患者中男94例,女76例,平均年龄(56.6±9.2)岁。两组病例术前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随访3-10个月,平均6.7个月。两组一次手术复位率分别为111眼(91.7%)、46眼(93.9%),最终随访时手术复位115眼(95.0%)、48眼(97.9%)。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013,0.234;P>0.05)。术后3个月,23G组、20G组最佳矫正视力改变分别为提高者88眼(73%)、37例(75%);稳定者28眼(23%)、10例(20%);下降者5例(4%)、2例(5%)。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139,P>0.05)。 两组平均手术时间分别为(53.3±16.8)min,(65.7±28.3) min;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32,P<0.05)。术后并发症:23G组28眼(23.2%)发生结膜下出血;B组所有病例均表现出结膜明显充血、水肿,并伴有结膜下出血。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 5.932, P<0.05)。23G组前房反应平均评分(0.726±0.665)分,20G组平均评分(1.163±0.799)分。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631, P<0.001)。术后低眼压并发症、眼压升高,玻璃体出血及视网膜脱离复发的发生率两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χ2=1.608, 0.236, 1.842,0.326,P>0.05)。 结论 玻璃体切割手术是目前治疗孔源性视网膜脱离安全有效的方法,23G与20G手术均能有效改善视功能,取得良好疗效。同时23G手术治疗与20G相比具有切口小,手术时间短,前房反应轻,患者舒适度高,结膜出血少的优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