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不同植入方法对折叠式人工晶状体细菌沾染和黏附的影响 |
|
作者:张辉 姚… 文章来源: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二院眼科中心 310009 点击数:969 更新时间:2006/5/29 18:34:29
|
|
白内障技术的成熟,使小切口白内障手术得到广泛普及,它对病人损伤小、术后伤口愈合快从而视力恢复早、引起小的散光等。特别是伴随超声乳化小切口白内障手术的出现,各种材料的可折叠式人工晶状体更是应运而生。现代无菌操作的规范化及抗生素的广泛应用,使得白内障术后细菌性眼内炎的发生率已经降至很低。尽管如此,它仍是白内障摘除及人工晶状体(IOL)植入术后最严重的并发症. 目的 通过建立体外模型比较植入镊及推注植入器法植入折叠式人工晶状体(IOL)对细菌沾染的影响,并比较两种植入法对IOL表面及其细菌黏附的影响。方法 A. 分别用植入镊及推注植入器两种方法将IOL植入表面沾染细菌的模拟眼,随后将附着在IOL表面的细菌作定量培养;B. 分别用植入镊及推注植入器两种方法将IOL植入无菌模拟眼,后将其取出后在细菌悬液中浸泡,分别行IOL表面细菌定量培养及扫描电镜形态学观察。结果 A. 经植入镊及推注植入器两种方法植入带菌模拟眼后,IOL表面的细菌沾染量平均分别为2621±902个/IOL和320 ±38个/IOL,差异具有统计学显著性(P =0.004);B. 经两种方法植入无菌模拟眼后,IOL在细菌悬液中浸泡后其表面黏附的细菌分别为5477±1842个/IOL和1337±756个/IOL,差异具有统计学显著性(P =0.000)。扫描电镜显示6枚经植入镊植入后的IOL中3枚表面可见折痕,折痕处细菌黏附较多;4枚经植入器植入的IOL表面改变轻微,细菌散在分布。 结论 与植入镊植入IOL的方法相比,植入器法植入不仅可以减少IOL与结膜囊细菌接触的机会,而且能保持IOL表面光滑从而减少细菌的沾染。研究结果提示植入器植入IOL的方法可以降低潜在的术后眼内感染发生的可能。 |
|
|
会议投稿录入:lindsayzhang 责任编辑:毛进 |
|
|
上一篇会议投稿: 单纯儿童白内障手术与联合后囊环形撕囊及联合后囊环形撕囊并前段玻璃体切除三种术式对预防后发障意义的Meta分析 下一篇会议投稿: 转化生长因子-1在Ⅱ型糖尿病伴白内障眼晶状体上皮细胞的表达 |
|
|
【字体:小 大】【发表评论】【加入收藏】【告诉好友】【打印此文】【关闭窗口】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