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公告:

  没有公告

您现在的位置: 心灵之窗-眼科医生网 >> 眼科常识 >> 第11届全国会 >> 白内障11 >> 正文
专题栏目
更多内容
相关文章
更多内容
阿司匹林和肌肽对地塞米松诱导的大鼠白内障的保护作用         
阿司匹林和肌肽对地塞米松诱导的大鼠白内障的保护作用
作者:严  宏,… 文章来源:第四军医大学唐都医院眼科,西安 710038 点击数:1255 更新时间:2006/6/13 8:05:10
目的:建立离体大鼠激素性白内障模型,观察阿司匹林和肌肽对离体大鼠激素性白内障形成的抑制作用,探讨激素性白内障的发病机制和防治策略。 方法:透明大鼠晶状体随机分为阿司匹林研究组:对照组(A: DMEM)、地塞米松诱导的白内障组(B: DMEM+地塞米松10μmol/L),阿司匹林治疗组(C: DMEM+地塞米松10μmol/L +阿司匹林2mmol/L),阿司匹林对照组(D: DMEM+阿司匹林2mmol/L);肌肽研究组:正常对照组(A: DMEM),地塞米松组(B: DMEM+地塞米松10 μM),低浓度肌肽治疗组(C: DMEM+地塞米松10 μM+肌肽 2 mM), 高浓度肌肽治疗组(D: DMEM+地塞米松10 μM+肌肽 5 mM),肌肽组(E: DMEM+肌肽5 mM)。于37℃下,置50 mL/L CO2细胞培养箱中培养,隔日换液。培养过程中,每天用解剖显微镜观察晶状体透明度。培养1、3、5、7d分别测定晶状体中谷胱甘肽(GSH)含量,过氧化氢酶(CAT)、谷胱甘肽还原酶(GR)、超氧化物歧化酶(SOD)、乳酸脱氢酶(LDH)和Na+-K+ATP酶活性的变化,7d各组取2只晶状体做HE染色切片和透射电镜观察晶状体组织学和超微结构改变。 结果:培养7d,地塞米松使离体大鼠晶状体产生核性混浊,而疗组仅在晶状体核和皮质间出现可见的分界。地塞米松组晶状体纤维细胞出现水肿,深层纤维之间出现裂隙。浅层纤维细胞内出现大量的空泡样结构,细胞层次紊乱,细胞间隙加宽,纤维细胞排列不规则,出现表现异常的细胞,线粒体肿胀,空泡变性,细胞间隙扩大。白内障组GSH、CAT、GR、SOD、LDH和Na+-K+ATP酶活性呈时间依赖性下降。阿司匹林和肌肽治疗可抑制地塞米松诱导的抗氧化酶、Na+-K+ATP酶和GSH水平的下降,与晶状体混浊程度的变化相关,两种肌肽浓度间无显著差异。 结论:地塞米松可能通过化学修饰晶状体蛋白包括酶,在离体培养的大鼠晶状体诱导核性白内障。晶状体中的CAT、GR、SOD、LDH和Na+-K+ATP酶对激素是易感的。阿司匹林和肌肽通过保护抗氧化酶和Na+- K+ATP酶的功能抑制地塞米松诱导的大鼠晶状体白内障的形成。
会议投稿录入:yhongb    责任编辑:毛进 
  • 上一篇会议投稿:

  • 下一篇会议投稿:
  • 【字体: 】【发表评论】【加入收藏】【告诉好友】【打印此文】【关闭窗口
      网友评论:(只显示最新10条。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站长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眼科医生网 眼科医生网版权所有 @ 1998-2012
    部分文章和资源来源于网络,如果侵犯了您的版权,请指出! 站长:毛进
    信息产业部备案
    *京ICP备180301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