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超声乳化手术中黏弹剂的合理运用 |
|
作者:宋旭东 … 文章来源:北京同仁眼科中心 点击数:4156 更新时间:2006/7/10 9:11:25
|
|
白内障术中应用黏弹剂的主要作用是维持前房稳定,从而保护角膜内皮细胞及虹膜组织,防止后囊膜破裂。眼用黏弹剂分为发散性和内聚性两类,用好这两种黏弹剂,不仅可以减少手术并发症及其危害,还可以大大增加手术的安全性和手术疗效。
在撕囊过程中,为保持前房稳定,选用内聚性黏弹剂。在晶状体核的乳化过程中,发散性黏弹剂用于保护角膜内皮细胞,防止核碎块和流动的液体对角膜内皮细胞的连续接触。虹膜脱出时,选择内聚型黏弹剂恢复虹膜,有效地阻止虹膜的再次脱出。而发散性黏弹剂不能很好地保持前房的稳定,容易黏附在虹膜上,在其从切口溢出的同时,虹膜随之再次脱出而难以恢复。在术中有悬韧带离断或后囊膜破裂的情况下,利用发散性黏弹剂将玻璃体隔开;如果发现有玻璃体脱入前房,可注入内聚型黏弹剂将玻璃体退回后房。手术中发现后囊膜破裂时,利用黏弹剂维持正常的眼内压,对防止玻璃体脱出和核脱位玻璃体具有重要作用。内聚性黏弹剂相对发散性黏弹剂,更容易引起术后24h内的眼压升高,因此手术结束时要尽量将黏弹剂吸出彻底,但是内聚性容易吸出,而弥散性吸出需要更多时间。
在疑难复杂的白内障超声乳化手术时,应该同时准备具有发散性和内聚性的两种黏弹剂,以备手术中随时需要,防患于未然。
|
|
|
会议投稿录入:aya610 责任编辑:毛进 |
|
|
上一篇会议投稿: 小切口非超声乳化白内障摘除术临床分析 下一篇会议投稿: 后发性白内障的发病机制研究 |
|
|
【字体:小 大】【发表评论】【加入收藏】【告诉好友】【打印此文】【关闭窗口】 |
|